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著作权 > 著作权点评 > 迅雷遭群伐 “避风港”原则将行多久?

迅雷遭群伐 “避风港”原则将行多久?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7-18 04:57:48 人浏览

导读:

我们将起诉国内最大的盗版基地迅雷,我们有理由相信,迅雷目前所能提供的影片当中,80%的内容都源于盗版。在近期计世网举办的一期中国互联网视频峰会上,优朋普乐CEO邵以丁毫不掩饰的炮轰,将一直颇受争议的国内下载软件老大迅雷再度推到了风口浪尖。据邵以丁的介绍

“我们将起诉国内最大的盗版基地迅雷,我们有理由相信,迅雷目前所能提供的影片当中,80%的内容都源于盗版。”

在近期计世网举办的一期中国互联网视频峰会上,优朋普乐CEO邵以丁毫不掩饰的炮轰,将一直颇受争议的国内下载软件老大迅雷再度推到了风口浪尖。

据邵以丁的介绍,迅雷打着与国内部分视频内容发行公司签署了正版内容合作的旗号,便开始了大肆的侵权播放,“目前在迅雷看看上有数千部影片,但只有极少数一部分内容是得到授权的,与这些公司签署的合作协议成为迅雷摇旗呐喊的旗帜。”他同时透露道,目前优朋普乐已掌握了迅雷大概600部影片侵权的证据。他们已得到好莱坞方面传过来的消息,证实好莱坞公司没有向迅雷提供任何可以授权的内容,也没有与迅雷展开数字化的合作方式。“而这些片子,在迅雷上则比比皆是。”

其实,这并非迅雷首次遭到正版内容发行商的诉讼,关于内容商对迅雷的讼诉,数不胜数,而其中最引人的关注的,还是2008年初美国电影协会六大电影制片公司联手将迅雷告上了上海浦东新区法院,要求迅雷立即停止侵权《达·芬奇密码》、《霹雳娇娃2》、《蜘蛛侠3》等32部电影大片,并赔偿各类经济损失共计七百余万元。

一条来自业内传出的消息称,从2008年开始,由于迅雷不断的收到律师诉讼函,迅雷内部以最快的速度成立了一个多达数十人的法务部,专门应对版权、专利、商标等所有外界的干扰。

仅提供搜索是幌子?

对于此次优朋普乐提出的诉讼,迅雷官方选择了缄默,不过在此之前,曾因诉讼问题接受媒体采访的迅雷CEO邹胜龙在谈到侵权话题时表示,迅雷提供只是一个搜索的功能,并不能对内容的质量进行把控,其言下之意,迅雷跟百度有类似之处,只是一个工具型的产品,没有真正提供播放的内容。

只是,这样的辩解似乎显得有些苍白。

2008年2月,视频版权分销商优度状告迅雷倾权其电影《伤城》而将后者告上法庭,虽然迅雷方面依然坚称自己只是提供了搜索功能,无法对内容进行把控,但法院方面还是认为迅雷提供的是深度链点,法院方面认为:“被告立足于为全球互联网提供最好的多媒体下载服务,其对链接下载影视作品合法性的注意义务应当高于一般搜索引擎”。

同样,优朋普乐CEO邵以丁在谈到迅雷的搜索技术时也认为,迅雷是在打着搜索的旗号来进行盗版内容的播放,他同时透露道,优朋普乐方面组织的专门的取证团队,在近三个月的时间内一直在通过技术手段来还原迅雷所谓的搜索,根据他们的调查取证,目前至少获取了600部影片涉嫌盗版的证据。

“避风港”原则或将失效?

在互联网的视频领域,对于版权的侵犯,变异的“避风港”原则一直起着积极的保护效应。根据法律的“避风港”原则,在被告知网站有侵权内容后,及时删除,那就不成为问题。[page]

据悉,目前迅雷采取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熟人通知,立即采信,然后走流程、签字、撤销链接,一两天内就可以解决;另一种陌生人通知,比如发邮件、传真或者快递,这样就不能完全相信,因为需要联系再确认是否有完整的权属证明,但也会及时处理。

然而,随着盗版商业化气息的逐渐加重,被明显扭曲的“避风港”原则似乎也越来越引起业界的争议了,之前曾接受媒体采访的海淀法院一位姓曹的法官就曾表示,所谓“避风港规则”,是指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不改变作品;不知道也没有合理理由知道作品侵权;未直接获得经济利益;接到权利人通知后删除涉案作品。而目前法院则认为,现在大部分的视频内容提供都增强了广告元素,因此,也违反了‘未直接获得经济利益’的规定。”曹法官坦言,播放公开发行、放映的影视作品,视频网站要想以“避风港”原则主张免责是比较困难的。

激动网广告市场总监也透露道,目前一些版权方在状告视频侵权方时,会连同将投放在该视频网的广告方一起诉上法院,这这样官司的标的就不再是简单的2-3万,而是连带广告投放的几十甚至上百万。由此可见,广告主在选择投放的时候,一旦碰到其播放的视频内容属于侵权,则就意味着自身也将难逃避法律的风险,避风港原则也就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了。

显然,作为下载界龙头老大的迅雷也早早意识到了自己的“涉险”行为,在此之前,迅雷曾对外宣布,他们已经牌照租借问题与国际广播电台进行商议,与CRI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运作互联网视频业务的计划接近成熟。遗憾的是,这则单方面出来的传闻被再度予了否认,根据计世网的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相关人士证实,与迅雷成立合资公司一事纯属迅雷单方面的虚构。

看来,早在2008年就曾宣称“年收入过亿”的迅雷,的确应该在版权的购买方面好好进行一番自我的整肃了。(比特网 李群)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