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著作权 > 著作权保护 > 著作权保护期 > 延长著作权保护期要注意什么

延长著作权保护期要注意什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8-16 19:59:09 人浏览

导读:

著作权是国家为了维护智力成果,促进人们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产品,给予的一种法律的上的保护,著作权的保护有一定的缺陷,因此有的人希望延长著作权保护期,那么延长著作权保护期要注意什么?接下来和法律快车律师一起学习一下下面这篇文章。

  著作权是国家为了维护智力成果,促进人们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产品,给予的一种法律的上的保护,著作权的保护有一定的缺陷,因此有的人希望延长著作权保护期,那么延长著作权保护期要注意什么?接下来和法律快车律师一起学习一下下面这篇文章。

  一、著作权保护期经过后有哪些后果

  著作权保护期经过后,该作品即进入公共领域,任何人或者组织都可以使用该作品,不用经过著作权人的同意和支付费用。但是使用这类作品时,不能损害著作权人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因为这几类权利是不受保护期的限制的,任何时候都受法律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第二十条 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

  第二十一条 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发表权、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本法不再保护。

  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摄影作品,其发表权、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本法不再保护。

  二、著作权侵权的特征有哪些

  (1)它是一种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

  即指侵权人不法侵害他人的著作权或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造成了著作权人财产或者非财产损失,著作权人享有请求侵权行为人赔偿损失的民事权利,侵权人有赔偿损失的民事义务的民事法律关系。这主要揭示著作权的权利主体与义务主体即著作权人与侵权行为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同时又是一种债的法律关系。

  (2)一种具体的民事责任形式。

  当侵权人侵害他人的著作财产权或著作人身权,造成著作权人财产或非财产的损失,侵权人不履行赔偿义务,法律即强制侵权人承担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这种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就是侵害著作权的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著作权侵权行为首先产生损害赔偿的权利义务关系,当义务人不履行应尽义务时,损害赔偿的义务即转变成为一种民事责任。

  (3)一种关于著作权的民事法律制度。

  任何人因自己的行为给他人财产造成损失,都应当予以赔偿。这种损害赔偿制度包括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著作权违约损害赔偿制度,以及不当得利损害赔偿制度等等。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即是一种具体的著作权民事法律制度。

  三、延长著作权保护期要注意什么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自然人的软件著作权,保护期是自然人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截止于自然人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开发的,截止于最后死亡的自然人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软件著作权,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软件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软件自开发完成之日起50年内未发表的,本条例不再保护。因此,需要区分是您申请著作权还是法人申请,谁获得的著作权,保护期限因此不同。此外,著作权自作品完成时取得,取得之后保护期限就如上。

  2002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对1991年出台的旧条例作了重要修改。原条例规定的软件保护期为25年,可以申请续展25年,最长不超过50年,新条例把软件著作权分为自然人和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两种。新条例规定,软件著作权自软件开发完成之日起产生,自然人的软件著作权,保护期为自然人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截止于自然人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软件是合作开发的,截止于最后死亡的自然人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软件著作权,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软件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软件自开发完成之日起50年内未发表的,不受保护。

  新条例明确提出软件著作权人享有署名权、修改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

  通过法律快车小编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延长著作权保护期要注意什么?著作权保护期的延长有利也有弊,我们应该趋利避害。只有这样才能够一方面维护他人的智力成果,另一方面鼓励大家创新创业。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